相反,我们力求找到技术上最好的解决方案来降低消费者的电费。
特别是2015年,中国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到了43GW,一举超越德国夺得世界第一宝座。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张家口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泛产业化:光伏+遍地开花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我国依托光伏+模式而诞生了一批以光伏产业园、光伏扶贫、光伏小镇、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绿色智慧小镇等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另一方面,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华东、华南重要的用户侧、负荷侧等供应清洁电力。并获批光伏廊道项目开发指标50万千瓦,申报光伏扶贫项目78万千瓦。对此,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也对中国在能源变革中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他说:全球市场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持续增长,新增的发电装机总量已达62%,在这方面中国做出了引领全球的努力,其中太阳能新增容量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多晶硅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提高8.2%,带动光伏组件及系统成本快速下降约60%,光伏电站造价从每瓦20元降至6元左右,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增长了168倍。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光伏行业《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准圣旨。直至2005年,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施正荣以186亿美元身家摘得中国新首富桂冠。天瑞星并非唯一进军光热发电的军工企业,此前,中航工业旗下西飞集团也是早期进军光伏产业的军工企业。
从采访结果上看,光热产业主要挑战并非技术不成熟,而是光热电站本身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类似于我国的航天产业,几乎容不得微小的失误,这也能解释前文所述航空、航天系企业成为产业的重要玩家的原因。原本预期2015年并网发电。技术落地的挑战过去的十年虽然光热发电走了无数弯路,也产生无数失败案例,但却是中国的光热产业培育的十年。国家太阳能光热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薛黎明也表示:电价出台的不算太迟,2011年特许电价招标照理说当时该有个理性的电价水平,但当时体制没有出台。
不过尽管面临的挑战居多,但企业依旧充满信心,毕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环境更加理性、政策更加成熟,但根本原因还是光热技术无论在环保还是稳定性上均有光伏、风电不具备的优秀基因。但可以确信的是,多数失败者都曾经历过一个盲目自信的过程,但后续人才准备不足,管理不善,不专业的背景,成为早期光热问题的诱因之一,也在一系列的先行项目中暴露出来。
可见积极布局背后,中广核力图求稳之心。而德令哈也因此获得了一项新的称号世界光热之都。从投资者也要看究竟哪种技术好,谁家的产品好,会有所比较。其次,不同技术路线的光热发电,其经济性也千差万别。
起点还是终点?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未来,这20座示范项目的成败将关系到光热产业的生死。但决定误差的不光是镜子本身,还有支架的质量,支架是抛物面的基本固件,要保证组装起来精度够,而且随着运转,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支架不能变形,变形会直接影响效率。后来大家就开始研究多大的机组最合适,目前来讲公认的是十万到二十万之间,不同的技术会有所区别。此后,光伏上网电价被频频压低,非政府电价是4.9元,后来降到1.9元。
因此,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多数从业者选择了更加稳定的塔式和槽式。但在军工企业进军光热的同时,也有不少早期淘金企业在这轮淘金热潮中沉寂下来,甚至有些企业黯然退出,令人唏嘘。
投标人至少在提交标书截至日期之前的过去八年间有槽式光热电站的承包、分包商或管理承包商经验,且电站最低装机容量为50MW,并且上述项目至少已成功运行2年以上。几人欢喜几人忧,先驱者失败的经历不断警示着后来居上的从业者,但此时,在经历了光伏抢装和严重的产能过剩,光热产业回归了难得的理性。
现在都觉得电价高,可是最早光伏的电价达到20元钱一度。进军光热这个战略方向没有错,时机也抓得比较早,一是技术路线问题,二是执行出了问题。业内人士回忆,在一次光热电价的研讨会上,时任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非常明确地表示:第一,你是不是具备了产业的基础,相关的产业链是不是完整,政府表示怀疑。盐的比热很大,同样的体积它可以储存更多的热量。和天瑞星专注于产品不同,他们的角色是电站运营。中航工业的强项为航空发动机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其中以碟式技术的核心斯特林技术见长,但这也只是相对成熟的热转电环节。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系统的集成。光热是一个相对融合的市场,产业链条有技术、投资、设计、建造、咨询、设备供应、运营、服务、甚至气象部门,每个企业定位不同,有的企业定位比较专一,也有企业提出做全产业链。
在能源局公布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名单显示,批准的20个示范项目中,除了碟式之外,塔式有9个,槽式有7个,菲涅尔式有4个,技术路线也分为熔盐、导热油和水工质三种。目前,业内比较认可的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旗下西北院与华北设计院,两院从零几年就开始介入光热发电,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
比如天瑞星公司自有的卫星薄膜技术转民用后,成为槽式发电核心设备集热管中的重要技术。在槽式电站中,光镜要将6平方米多的阳光聚焦到70毫米的集热管上面,镜子每个点的误差都会有影响。
如果中国政府真心想做这个产业,一定是能成功的,毕竟神舟飞船都造了出来,还造不出光热电站?从示范项目可以看出,企业也在做尝试和创新,不仅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而且是在和光伏、火电等的配合上,为实现一个区域上网的水平更加平稳,国外已有塔式和光伏电站互补的成功案例,国内光热互补和光煤互补的概念也运势而生。采访中,记者也感触到了企业方面一丝不苟的精神。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由之导致了国内对外出口情形急转直下。相比之下,同样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风力发电起步更早,推进较顺利,产业化成熟,并相继攻占了海内外的新能源市场。
电价:政府的杠杆2016年9月12日,一则消息引爆了《能源》杂志记者的微信朋友圈,经过漫长而焦虑的等待,光热电价最终公布。金太阳导致了光伏产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天瑞星隶属于中国航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三级公司,公司2000年建立,主要从事光热技术研发与核心产品制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德国光伏装机量很大,结果变得更加不清洁,每个光伏电站要配一些燃煤机组做调峰,如果能让光伏变的更加清洁,光热是一个非常好的备选。
根据一位参与早期竞标的业内人士回忆:当时,价格差别都很大,有些报到9毛多。塔式为什么会多一些?公开资料显示,它的聚焦温度高,与熔融盐结合后理论上的效率高。
西班牙接近赤道,光照条件好,全年风和日丽,温度全年零下五到四十度。在新能源领域,无论风力发电还是光伏发电,都需要额外加装热机组,因此国内北方地区,冬季供暖仍旧以燃煤电厂为主,由于光热发电与燃煤发电在原理上有相通之处,因此其热甚至更具市场前景。大约是在2011年左右,我国光热产业刚刚起步,最初是大唐新能源在鄂尔多斯的一个50兆瓦光热项目,当时最早遇到了招标电价难以确定的问题。根据光热先驱西班牙的经验,西班牙当初政府制定政策是50兆瓦以下,是他们在推动过程中的一个指标。
即使电价本身超过国内最高风电上网电价0.7元/Kwh的许多,但这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经过企业与政府的多方拉锯,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支持光热发展。有两种企业,一个是大企业,另一个是小企业,也许总经理就说愿意干,但是实力不够。
现在光伏电站装机量很大,规模小对电网冲击可能体现不出来,规模大了就对电网的冲击会很大。崔孟龙表示:基于热在储能上的优势,光热的一个作用就是调峰作用,因此,光热可以作为光伏很好的协调发展。
观望者的考量作为投资人加业主,中广核是这批淘金者中最为热情的企业。一方面,过高的门槛让只有具有实力的企业能够进来。